复旦大学张军:何必纠结是“几万亿”刺激包,扩内需的重点应是家庭而不是企业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与腾讯财经联合打造“大家的经济公开课”栏目,第一时间连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深入解读关键数据、前瞻预测未来走势。
张军表示,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出现了改善迹象,三季度部分指标要比二季度好。同时,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旨在靶向式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从短期数据看有一定效果,大概率能支撑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在他看来,这轮刺激政策不是政府直接花钱补内需,而是通过政策调整帮助释放内需。他强调,不同于2008年“四万亿”计划推出时中国经济主要面临供给约束,当前的主要挑战在需求侧,有效需求不足迫切需要改变资源分配方式和财政支出结构。
对于下一步政策走向,张军建议,应更加关注家庭,各级政府对经济的治理应逐步从生产投资转向家庭福利,重在提高居民收入、减轻家庭压力。
“我们的社会也好,城市也好,变得对家庭特别友好,这是我们大家非常期待的目标。”在他看来,这个目标远胜过GDP“百分之几”的增长,虽然背后还是要靠GDP的增长,但增长的来源已然发生了变化。
大概率能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城市进化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GDP增速是4.8%,其中三季度增速4.6%。您如何评价这一表现?是否符合您的预期?
张军:我觉得总体而言,经济还是有改善迹象。虽然从GDP的初步核算结果来看,前三季度4.8%的增速略低于上半年的5.0%,但应该看到,宏观层面至少没有出现进一步大幅下滑的现象。特别是分季度看分项数据,应该说三季度部分指标要比二季度好一些。
同时,我们关注短期的经济态势变化,除了看同比增速,更重要的是环比,这也是我更关心的。从这个指标来看,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9%,对比二季度环比增长0.7%,相对来说是有一些改善的。
当然这是一个很粗略的环比数据,没有经过季节的调整,因为每个季度的工作日不一样。调整以后,我预计三季度的季环比折年率大概也在4%以上。
城市进化论:这种改善趋势能否支撑全年5%左右的目标?
张军:目前看还是有一定空间。从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来看,应该说离5%不是很远,但这取决于四季度的数据能不能往上再拉一把。
尤其是9月份以后,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质效果很多都是在逐步落实当中,所以我想四季度的数据大概率比三季度要好,这样全年四个季度的增速平均能够达到5%,甚至略高一点,我认为这个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张建 摄
当前供需不对称
制造业不能“一枝独秀”地增长
城市进化论:您给出了比较乐观的预计,这背后的主要支撑是什么?
张军:大家知道,三个产业的增加值加起来就是我们的GDP,增加值里面亮点在哪里?就是制造业增加值,或者说二产增加值,增速表现非常好,尤其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8%,这是很明显的经济恢复过程。二产大概占到GDP比重的1/3,如果四季度这个趋势能够保持,可以说几乎是全年实现5%左右增长目标的“定心丸”。
再从需求侧来看,就是出口、投资和消费。首先出口一直保持着相对较好的表现,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5.3%,出口增长6.2%,比GDP增速要高得多,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因素。
第二是投资,房地产投资下滑是过去几个季度整个宏观经济当中拖累最大的领域。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下滑了10.1%,虽然仍然是负值,但降幅比1~8月份略有收窄,没有进一步下滑。
特别是9月份以后,我们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个城市基本上都放松或取消了限购,同时通过“白名单”制度对房地产开发商给予了金融、信贷方便的支持。所以我认为房地产投资四季度的下滑趋势有望进一步收窄,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另外,投资里面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数据,就是制造业投资增长9.2%,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速。这跟工业增加值基本上可以匹配起来,工业增加值增长快,是因为制造业产出增长比较快。从支出端来讲,这也反映了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相对比较快。
城市进化论:那当前我们还面临哪些潜在的拖累因素?
张军:还是看投资领域,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增长3.4%,其中除了房地产投资是10%左右的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也只有4.1%的同比增长。
还有消费。季度数据基本上都是公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数据),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3%,我个人感觉还是偏低了一些,尤其是个人消费的增长。
当然,社零数据是一个窄口径的消费指标,是不全面的。因为现在很多消费都是服务消费,这些短期内算不出来,宽口径的消费支出要到年底才能看出来。所以,社零数据并不是代表消费趋势最好的指标,但从这个指标当中我们也能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就是消费依然不是那么好。
城市进化论:消费需求一定会影响生产供给。
张军:是的。如果我们看供给端和需求端两边的情况,会发现其实是不太匹配的,或者说不那么对称。
从前面这些数据来看稳增长过程,二产、尤其是制造业,跑在了其他领域前面,但经济需要相互平衡,我们不可能让一个部门一直“一枝独秀”地发展或增长。供给和需求要匹配起来,否则也没有后劲,所以全年目标能不能实现,我认为要高度关注消费端的增长情况,最终还是要看消费支出的增长。
不必纠结具体“几万亿”
关键是积极的预期
城市进化论:您认为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对于改善预期、提振经济有多大作用?或者说够不够?
张军:政策力度到底够不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希望从什么地方扭转整个经济的态势。
当前,市场预期转弱主要与“两大市场”有关——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所以我们在考虑政策力度的时候,要先找到一个突破口。有了突破口,再看市场的反映。
比如说房地产市场一旦不稳定,会波及到很多实体领域。资本市场如果低迷,甚至行情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这种情绪就会扩散到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看到,9月底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推出多项重磅政策,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是非常强有力的刺激,之后A股迅速攀上3000点,这就是市场作出的强烈反应。
房地产市场,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了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前不久住建部、财政部等在记者会上也谈到了一揽子政策助力止跌回稳。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也期待房地产市场会出台越来越多的政策。
从房地产市场近期的数据来看,虽然交易量、房价等还没有太大变化,但现在大家对这个市场更关心了,看房的人次、人气开始慢慢恢复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城市进化论:有了人气,活力才能恢复。
张军:所以我认为,现在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并不是一定要告诉大家要有多少万亿的钱投下去,关键的问题是,无论资本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都承诺只要这个政策能够带动市场恢复,后面就会不断加码。它给了大家这样一个预期,这个政策是“不封顶”的,只要效果好,只要人气能够恢复,政策就会不断加码。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地说要花多少万亿来刺激经济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看到政策的发力方向是什么,它想解决什么问题。
我个人的评价是,这次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其实是完全用于解决经济当中的问题,比如说保交房问题、解决平台债问题,以及增加特殊人群的可支配收入问题等。
如果大家仍然简单理解现在需要政府花钱,这恐怕是一个误解。现在是用政策调整解决过去的很多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会释放需求,释放了需求就可以更好地匹配供给。这对整个经济的恢复、稳定会产生一定的可以预期的结果。
所以,没有必要过于强调“多少万亿”这个数字,总体上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投入政策,这个“巨大”,你可以有想象力,因为它并“不封顶”,包括我们的债务限额,现在也可以调整。
城市进化论:“不封顶”的政策,会不会导致再次出现房地产泡沫等问题?
张军:2008年的刺激政策为什么会带来泡沫,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经济正好处于一个繁荣周期,属于需求太多,供给反而跟不上。今天的局面已经完全变了。之前供给是经济发展的约束,现在是需求,我认为不太可能再出现上一轮的那些问题。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张建 摄
家庭消费支出缺口较大
需真金白银支持中小微、个体户
城市进化论: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您认为还有哪些重磅政策应尽快拿出来?
张军: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房地产投资下滑趋势虽然稳住了,但还没有真正收窄,从这个意义上说,保交房政策,包括处置房地产市场困局的一些政策,还需要更加有力、更有针对性。
另外是针对消费需求较弱的问题,实际上从数据来看,我们整个家庭的消费支出还没有回到疫情前三年的平均值(2017年~2019年)。而且这个缺口目前不但没有缩小,甚至还有所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目前政策层面对于增加家庭收入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我们要高度重视如何让家庭消费能力恢复,因为疫情三年中,家庭消费能力受到了比较大的伤害。很多家庭是自我就业的,比如开一个店养活一家人,可是疫情对这些脆弱人群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有很多过去开店的,现在只能去开网约车,甚至可能还因为投资欠债,这种情况肯定不在少数。
城市进化论:家庭消费支出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张军: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国家统计局将消费支出划分为八大类(注:住户调查中居民消费支出可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其中消费支出水平跟疫情前差距最大的几个领域,一个是住房消费,大家现在买房的能力降低了,这是很大的问题;二是医疗保健消费;还有教育方面的消费开支。
消费能力受收入影响,我们研究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现在也没有回到疫情前。从收入来源来看,主要是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受到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的就业当中,绝大部分劳动力是自我就业,疫情影响了他们开的各种小店、生意。无论是餐馆、培训机构,还是一些马路边的店面,如果不能帮助他们恢复经营,可支配收入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城市进化论:要恢复家庭消费支出水平,回到比较正常增长的区间,宏观政策层面应该怎么做?
张军:首先要解决疫情三年导致的家庭消费能力受到的伤害,对家庭经营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应该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包,甚至拿出“真金白银”,帮助他们慢慢恢复经营,这个我认为更重要,经营恢复以后消费能力也就能够慢慢恢复了。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很多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制造业恢复得比较好,但这些家庭经营的生意没有很好地被政策覆盖。实际上疫情当中我们针对这类群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应该保留下来,甚至要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从金融、工商、税收等方面给他们更好的支持。这部分群体,我认为需要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
经济治理模式应逐步从生产投资转向家庭福利
城市进化论:所以要让大家真正敢消费,关键还是在增加居民收入。
张军:是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已经变为了有效需求不足、需求疲软,这需要我们改变资源分配方式、财政支出结构,把家庭放到最中心的位置,而不是生产。未来的财政支出方向,不能再以生产、投资为中心,而应该逐步转向以家庭为中心,让家庭可以获得更多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
我并不是说不管你收入多少,都可以享受政府转移支付。而是说对平均收入以下的家庭,能不能出台更多福利政策?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开支等,比如小孩的托育成本能不能减掉?老人的看病费用能不能减掉?国家要为家庭,特别是特殊年龄段人群提供更多社会福利和支出责任。
当然,从全国来看,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投资、更多的园区,但有的地方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所以转变我们的思路,才能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我们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是要让更多经济发展成果、更多GDP分配到家庭,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个大城市可以率先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便投入更多资源,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对于看病、小孩读书以及养老等不再像过去那样忧心忡忡,减轻家庭压力,我相信这个城市的形象会更好,人才吸引力也会更强。
我们得想通一件事,一个城市如果对老人、对孩子非常友善,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会比之前以生产、投资为主的阶段来得差。
城市进化论:“以家庭为中心”我们非常期待,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张军:就是我前面说的,中国经济从宏观层面来看,现在面临的主要约束已经从供给转向需求,我们的宏观管理方式、支出结构、资源分配方式等都要逐步转变。我希望未来“十五五”能够把重心的转变真正提出来,并且能够逐步在一些领域开始落实。
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以生产、投资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需要有更紧迫的认知上的改变,需要整个体制层面进行大的调整。尤其是各级政府的经济治理模式,应该逐步从生产投资转向家庭福利。如果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而且可以在未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想我们今天面临的产能问题、内卷问题,家庭最关心的支出压力等问题,都能够逐步得到缓解。我觉得这个目标要远远胜过百分之几的GDP增长。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服务业要在经济增长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这是我对未来的期待。
记者|黄名扬 余蕊均 刘艳美 编辑|卢祥勇 刘艳美 杜波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