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卢锋:一轮不一样的需求不足,一波不一样的刺激政策 如何应对深层供需矛盾

近期,宏观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动,从“924”新政到国家发改委阐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这些调整引起了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卢锋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的宏观政策转向标志着多年未见的刺激措施组合,部分领域的力度甚至超过了以往的大规模刺激时期。然而,仅凭这些政策难以根本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需求不足问题,暗示未来还会有更多刺激措施逐步出台。

北大卢锋:一轮不一样的需求不足,一波不一样的刺激政策

卢锋教授强调,在评估现有刺激政策效果的同时,必须深入探讨政策出台的背景及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问题。自2018年起,中国经济显现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若不解决需求不足,经济难以恢复强劲的可持续增长。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四次遭遇总需求不足的挑战,而当前供需失衡有其新特点,需要通过系统性政策干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市场对更多刺激政策尤其是财政增量政策的期待仍在持续。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预示着财政政策将在未来扮演核心角色。卢锋教授认为,财政资源的应用应跳出以往过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刺激经济的老路,转而更多关注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不均、居民消费不足及收入差距扩大的根本性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供应能力强而需求偏弱的矛盾。卢锋教授分析,尽管供给端表现出色,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等领域实现了飞跃,但需求端多年来的弱势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外需在疫情期间保持了良好态势,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内需问题,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不振。这背后涉及到疫情的直接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公共资源分配偏向供给部门等多方面因素。

卢锋教授还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遭遇过的四次总需求不足时期,并指出当前的供需失衡持续时间更长,且具有持续性、隐蔽性等特点。解决此轮供需失衡,需针对性地扩大需求、调节失衡,财政政策的合理运用至关重要,同时,避免过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注重调节收入分配,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极目新闻”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